最近美国X平台上一条推文火出了圈——35岁金融从业者凯尔·米切尔晒出满满一车库的5美分硬币,配文写着“这是我对抗通胀的‘终极武器’”。据他说,这些硬币足有500万枚,总价值25万美元,重量接近30吨,全堆在自家150英亩农场的独立车库里,连具置都不肯透露,理由是“安全第一”。
这波操作的“难度系数”远超想象:为了凑够这么多硬币,米切尔和助手花了四个多月,雇人每小时7.5美元的报酬,跑遍了附近几十家银行换硬币。“银行虽说没明确限额度,但架不住库存少啊,有的银行见你换得多,还得查你是不是账户持有人,甚至要收手续费。”米切尔吐槽,光是跑银行的油钱都够买几箱硬币了。
他的逻辑很简单:“这是零风险的赌注。”现在美国的5美分硬币由75%铜+25%镍铸成,一枚重5克,光金属价值就有6美分——比面值还高。2024年美国铸币局的数据显示,造一枚5美分硬币要花14美分,其中金属成本占了近一半。米切尔盯着的就是这点:“就算我判断错了,硬币还是值5美分,根本没下跌风险;要是金属涨价或者通胀更厉害,哪天熔了卖金属,赚的肯定比面值多。”
可绕不开的“雷区”是:美国法律明确禁止熔毁5美分硬币,违者要罚1万美元,甚至蹲5年牢。米切尔却满不在乎:“我又没想现在熔,等哪天政府停用镍币了,这些硬币就是‘收藏品’,卖个三到五倍价不成问题。就算最坏情况,25万美元的面值永远在那,总比存银行贬值强。”
这番话一下炸出了网友的讨论:有人算过账,25万美元存一年定期能拿几千利息,囤硬币不仅占地方,还得防着受潮生锈;有人调侃“这哪是投资,分明是给车库找了个‘重金属摆件’”;但也有支持者点头:“当年巴菲特买白银不也被骂过?现在金属价格涨得这么快,说不定哪天镍和铜更值钱了,他这堆硬币还真能翻番。”
米切尔自己倒挺“轴”,他说之前还囤过2万磅1982年前的铜质1美分硬币(含铜90%以上),现在和5美分硬币堆在一起。“最牛的投资就是没风险还能赚大钱,”他说,“我赌美国早晚要停用镍币——就像当年停发含银硬币一样,到时候这些硬币就是‘香饽饽’。”
不过这事到底靠不靠谱?有人翻出数据:2024年铜价涨了23%,镍价没动,但美国通胀率还在5%以上。就算硬币金属价值比面值高,25万美元的购买力每年都在缩水——要是拿这笔钱买股票或基金,说不定收益更高。但米切尔不管这些:“我信金属,不信纸币。等哪天美元贬得更厉害,你就知道我选对了。”
现在网友们还在争论:有人觉得他是“天才”,有人觉得他是“疯子”,还有人调侃“要是哪天他想运硬币,得找个卡车队”。但不管怎么说,这事倒给大家提了个醒——当通胀啃食钱包时,有人会用最“原始”的方式保护资产,哪怕这种方式有点“奇葩”。说到底,每个人对抗通胀的办法,都是对“钱不值钱”的本能反应罢了。
